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思政>>精神文明>>正文

光影校园 圆梦青春
2016-12-20 10:20     (点击: )

——“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    

     

一年来,“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安阳电视台以及学校党群部门关心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学校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的作用,精心谋划,认真实施,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学校高度重视“影像安师在行动”品牌项目建设,统一认识并及时抓住优秀影像视频可以承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点,顺势而为,主动行动,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化为他们的微观世界、 感动人心“的情感诉求,实现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正能量教育。
    2016
年,学院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传媒学院相关科室主任、教师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其列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本项目开展。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工作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严格贯彻实施。    

二、认真实施,追求实效  

一年来,传媒学院认真学习贯彻校党委关于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以建设“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为契机,努力打造“3311”工程,即“打造三个平台、占领三个高地、实施一项战略、实现一个依托”,进一步提升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同时辐射全校,为学校建设“两座大厦、一座大楼”增光添彩。  

1、打造三个平台。“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充分利用大学生校内DV制作大赛、红色电影周、和“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三个平台,拍摄展播体现励志、友情、同学情、师生情等风格迥异的多部微电影,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大学生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2009年“校内DV制作大赛”项目被学校确定为首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项建设项目以来,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骨干力量,依托专业资源,积极开展DV制作与比赛活动,征集优秀剧作并进行评奖表彰,活动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2010年,学院以DV工作室为基础,成立校微电影制作与展播领导小组,并将微电影制作与展播活动列入校园文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2012-2015年,学校成立校园微电影制作与展播领导小组,并支持传媒学院承办一年一度的红色电影周,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5年底,以校园微电影制作与展播品牌项目成功转型为“影像安师在行动”品牌项目,并再次被评为我校校园文化重点品牌项目。    

2、占领三个高地。近年来,学校党群部门,为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学工部、宣传部、组织部先后建设了学生工作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党建品牌等三个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地,以此为平台,汇聚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径。传媒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微电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打造成青年学生的共同诉求,得到学校高度重视,由此,“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成功获得上述三项荣誉。一年来,我们以三项品牌荣誉为鞭策,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不断增强“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的育人效果,并将“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寓教于乐,使之给青年学生带去教育的同时,也能带去欢乐,达到对学生导之以行的目的。同时,观看完微电影后,及时要求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学生,结合微电影的内容,召开主题班、团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进一步夯实“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的实效。    

3、实施一项战略。即坚持“走出去”的原则,积极实施校地合作战略。先后与安阳电视台、濮阳电视台、鹤壁电视台、滑县电视台以及安阳市多家传媒公司合作,共同创作制作微电影及其它电视节目,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为树立良好安师形象做出积极贡献。20156月,我们与安阳电视台第五频道“睛彩安阳”、中央电视台12频道,20166月与河南省电视台移动广告频道等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利用该频道成熟的节目上载、播出控制、数字传输和无线接收系统进行传播,使我校学生制作的校园微电影及其它节目能够打破“校园”限制,走向社会。这样做为的是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建立崭新的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形成了又一对外宣传的阵地;二是以此为基础水到渠成地成立校园电视台,在打造产学一体化媒体平台的前提下,固化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和载体;三是成为沟通社会的桥梁以及学校招生就业的纽带,增加学校美誉度,促进学生就业。    

4、实现一个依托。就是依托传媒学院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创作。目前学院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三个传媒类专业,在这三个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直接和影视艺术创作相关。我们在进行这些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创作微电影作品,以此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目的。两年来,为提升学生的校园微电影创作水平,传媒学院领导、老师积极为学生争取各种拍摄制作的实践机会,比如,学校的大中小型晚会、表彰大会、精品课程等活动的拍摄及后期制作;比如、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典礼、全国地方院校校长论坛、学校战略发展研讨会、学校教学设计大赛、安师讲坛等。同时,承担了兄弟院系各种大型活动的拍摄制作任务。通过多种途径的锻炼,广大学生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校园微电影创作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5、收获多项荣誉。2016年,我们的行动口号是: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自我成才、促进就业。截止目前,已取得的成果有:一是完成了校领导、党群职能部门、兄弟学院交办的会议、活动拍摄项目170场;二是出色完成安师新闻制作8期;三是成功拍摄制作我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并在安阳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两场;四是与安阳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大型纪录片“散落的记忆”——安阳传统村落10集,已基本完成,正在后期剪辑;五是学生作品参加兰州第十一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电影节,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六是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举办的首届全省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中我院有2项作品获优秀奖(传媒学院学生汪姚望的微视频作品“路遥”、史子阳的微视频作品“印象安阳”获微作品优秀奖)(全校共4部);七是河南省高校大学生法制宣传系列教育活动中,传媒学院选送的4部微电影分别荣获2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沈国庆的《拯救》、闫宇涛的《专业人士》、赵斌斌的《戒》、汪姚望的《救赎》),安阳师院荣获优秀组织院校奖;八是促进就业效果明显:2016届毕业生中有1名同学被中央电视台录用,5名同学被上海知名传媒公司录用、36名同学被全国各省、市地方电视台录用、3名同学成功注册自己的传媒公司等。    

在今年第六届“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活动期间,我们开展了中外优秀影片展播、电影知识宣传、举办电影讲坛和影评大赛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校同学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动手能力,进而不断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生活。  

6、提供有力保障。当前,传媒学院拥有2000多万元的先进影视制作设备,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团队。一年来,传媒学院每年拿出10多万元的经费支持,为品牌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今后的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对“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的管理力度    校党委宣传部、传媒学院等部门要加强对“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管理力度,要从微电影制作选材、播放等方面着手,绝对禁止低俗化的、对社会风气会造成消极影响的微电影的播放。而对于优秀的、弘扬主旋律的微电影,应当积极提供制作与播放条件,且给予大力宣传,从源头控制负面校园微电影的泛滥。让校园微电影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并让其发展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和有效载体。    2、进一步提升“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的思想品位和文化内涵    要切实防止校园微电影的内容低俗化,努力提升校园微电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树立主流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迎合社会主义道德主流品味。杜绝虚无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触动道德底线的内容出现在校园微电影中。这不仅有利于校园微电影的健康发展,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非凡的实践意义。另外,要丰富校园微电影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校园微电影题材要多样化,内容要赋予其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拒绝简单粗暴,误导大学生将以人为本与个人享乐主义的含义混淆。校园微电影的文化内涵要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着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与此同时, 在贴近大学生生活基础上,也要关注百姓生活,聚焦社会热点。    

3、下大力气巩固“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使“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固化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优秀的校园微电影融入到普通教学中和学生的文娱活动中去,并加以巩固和自身不断内化。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优秀的,有主流价值导向的微电影,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将理论和微电影制作体验教学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走立志成才的道路。充分利用“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总之,传媒学院将借助于“影像安师在行动”校园品牌项目平台,展现学子们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表达对百年安师的热爱之情。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当代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进而塑造他们的爱家、爱校、爱国的意识,并更好的帮助学子们实现“中国梦、安师梦、我的梦”。  

                                             传媒学院党委  

                                          201611